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材料基础研究:

1. 超高强塑性纳米合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在Nature发表

连建设教授研究团队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在超高强塑性纳米合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niting tensile ductility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via composition undulation”为题,于2022413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当金属材料内部的晶粒尺寸减小至纳米尺度,材料的强度将依Hall-Petch关系大幅度提高。但当纳米晶金属塑性变形时,位错变得极难在如此小的晶粒内部保留下来,导致材料丧失应变硬化能力,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局域化而失稳。强度与塑性之间的倒置关系成为了制约以纳米结构增强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团队对超高强纳米金属的应变硬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并依此路径设计了新颖的高性能合金。

2. 实现世界第一个柔性钾离子全电池

鄢俊敏教授关于氢燃料电池车载储氢材料和蓄电池用贵金属催化材料的高效利用及替代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使用蓝晒法制备单晶普鲁士蓝,实现了世界第一个柔性钾离子全电池,取得了接近非柔性钾离子电池的优异性能。

3. 实现Sb基钙钛矿材料的最高电池效率纪录

张立军教授应用自主研发的JUMP2材料设计软件包,理论设计出两类新型无铅双钙钛矿材料,被实验证实并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光电探测等光电器件,光电转换效率为2.19%(之前最高0.66%),实现了Sb基钙钛矿材料的最高电池效率纪录,达到绝对领先研究水平。

材料应用研究:

1. 新型高强度、易加工灰铸铁及其缸体应用关键技术在一汽大规模应用

姜启川教授研发的新型高强度、易加工灰铸铁及其缸体应用关键技术在一汽大规模应用,通过使用该核心技术一汽铸造公司新增销售额达40亿元,其中一汽自主生产重型牵引车铸铁缸体18.4万件,占我国自主生产重型牵引车铸铁缸体铸件市场的首位;生产EA888乘用车发动机缸体79.58万件。

2. 新型超塑性镁合金及控制轧制技术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

王慧远教授研发的新型超塑性镁合金及控制轧制技术基于发明专利建成了国内首条生产线,填补了行业空白;研发的快速挤压大规格镁合金型材制备技术国际领先,首次实现了高均匀度超细丝连续可控批量制备,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等领域。

 



©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094375

E-mail:cailiao@jlu.edu.cn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