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本科生工作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赴如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 时间:2025-09-09 11:22:19 作者: 点击: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师生家国情怀,9月1日-3日,在如皋市委的指导下,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教授雒峰老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副教授李莉娜老师、2024级材料类本科生辅导员唐运通带队,2022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共同参与。

1.热血沸腾,砥砺奋进师生共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全体师生热切关注,第一时间收看本次阅兵,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贯通历史、现在、未来,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激扬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此次阅兵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当隐身战机、信息化作战平台、先进导弹系统等新型装备集中亮相时,每一位观礼的吉大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每位师生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心怀理想,坚持奋斗,传承红色基因,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2.追忆征程,缅怀先烈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

进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炽烈的革命气息扑面而来。身穿军装的红军战士们,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矗立在大厅正中央。

打着补丁的军装、锈迹斑斑的土枪与泛黄的家书无一不勾勒出1930年代的血火岁月。

师生们在视频与展品中回顾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诞生及发展历程。一排排斜插着的红旗周边展示着当年在战场中牺牲的红军烈士们的书籍及相关器械,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抗争的坚辛。


3.历史回响,誓言在线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当参观接近尾声时,纪念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悲欢离合与家国情怀,全体师生无一不被红十四军的革命历程和英雄事迹所感动。在红十四军无畏牺牲的革命历史精神引领下,师生党员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熟悉的誓言使每一位师生热泪盈眶,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中,那铮铮誓言闪着耀眼的光辉。红十四军纪念馆,不仅仅是一座纪念馆,它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一座信仰的殿堂。在这里,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更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牺牲!


4.雕琢细节,探寻真相参观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

团队最后一站到达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在这里,全体师生共同了解到了李昌钰的英雄事迹。

李昌钰1938年出生于江苏如皋,1975年进入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刑事实验室,凭借超群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开创"微量物证"分析法。1998年成为该州首位亚裔警政厅长,期间推动DNA技术应用于刑侦领域。参与调查肯尼迪遇刺案重审、克林顿绯闻案等全球8000余起案件。

俯身观察放大数百倍的物证,体悟“魔鬼藏在细节中”的刑侦哲学,看着李昌钰博士的箴言“物证不会说谎”悬于展厅,全体师生仿佛看到了一束理性之光,无一不被李昌钰博士的能力与精神所折腰。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深的致敬。作为教育工作者、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当以史为镜、以史明志,让红色基因在校园中薪火相传,积极传承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勇攀科研高峰、立志科创报国,勇挑大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接续奋斗。

文案:钱禹同 迟涵博

校对:张定彬

摄影:刘双乐

审核:刘舒宁

指导教师:唐运通


©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094375

E-mail:cailiao@jlu.edu.cn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