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泉州市圆满闭幕。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赛事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七大赛道。全国共有1700余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最终产生63个金奖、133个银奖和198个铜奖。
在本届大赛的激烈角逐中,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选送的项目“骨科高端器械结构功能一体化涂层研发与应用”荣获新材料与石油化工赛道金奖(全国2项),成为吉林省及吉林大学在本届大赛中获得的唯一金奖,取得了我院历史性突破。
该项目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瑞延博士后担任负责人。李瑞延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在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侃教授、郑伟涛教授团队指导下,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专家秦彦国教授合作,聚焦高端医疗器械与新材料交叉领域的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构建了“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项目针对人工关节置换假体服役寿命短这一临床痛点,创新性提出了“结构—功能一体化”涂层体系设计理念,并自主研制出适用于骨科植入体表面处理的一体化物理气相沉积系统,实现了“装备—工艺—涂层”三位一体的原创技术突破。该体系实现了涂层在纳米尺度上的精准结构设计与批量制备,具备国际领先的微结构调控与功能集成能力。
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显著提升了假体服役性能:超耐磨润滑涂层使磨损率降低两个数量级,有效抑制金属离子释放;骨整合功能涂层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骨组织与假体的稳固结合,预计可将假体寿命延长两倍以上。目前,项目已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形成了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布局。
该成果在人工关节、脊柱、创伤等高端骨科植入体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基于核心涂层技术,团队计划推动国产钛合金关节产品国产化率由40%提升至80%以上,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化提供有力支撑。项目已在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成中试线,正积极推进产品注册与临床试验,力争三年内实现产业化落地,打造中国骨科涂层领域的平台型领军企业。
该成果充分展示了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先进涂层技术与生物医用材料交叉创新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活力,也是学院推动博士后创新创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又一典范成果。学院将继续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深化跨学科协同,持续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多“吉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