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为主题,召开2024-2025春季学期教学研讨会。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赵小辉、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王微、各专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赵小辉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赵小辉副院长强调了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重要性。他强调,培养方案是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育人之根,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前期务必按照学校要求充分调研,对接行业实际需求,对标国内外兄弟院校,广泛征求校内外师生意见,在课程体系重建和调整上下功夫。
随后,各专业负责人围绕前期调研工作进行了汇报。金属材料工程系副主任王智力老师指出,通过前期企业专业访谈反馈,目前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主要就业方向为技术评估、工艺开发及质检方面,毕业生表现出对于部分工业软件使用操作不熟练,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但跨专业、跨学科行业前沿知识储备不足。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副主任张霏霏老师表示,在前期调研工作中,毕业生反馈2022版培养方案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呈碎片化,知识体系建立的不够系统,原有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偏多,实操性课程有限等问题,未来,专业将通过整合核心课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水平。
材料科学系系主任王海涛老师表示,材料科学系亟需建立一门全新的实验课程,覆盖各种新型材料的制备工艺,以此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学习和了解各类新型材料的制备与合成过程,以此打通学生接触和学习前沿新型材料制备技术的通道。
材料加工系副主任张鹏老师表示,目前材料技工专业课程体系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未能与行业技术发展充分接轨的问题,在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材料加工系将打破原有“铸、锻、焊”课程模块的传统格局,整合建设一批核心专业基础课,加快推进课程体系重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高钱老师表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主要围绕传统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展开,经过本次调研,企业反馈对于传统材料需求日益减少,因此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专业将有针对性的提高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业课程比重,保留矿物材料、固体废弃物材料利用转化特色课程,同时增加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相关课程,以此满足行业需求。
本次会议立足于新工科人才培养根本任务,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在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未来,学院将会坚持以教学研讨会为重要形式,积极加强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沟通与讨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高水平材料类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