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办公 > 学院通知 > 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来源: 时间:2011-01-10 00:00:00 作者: admin 点击:

吉林大学学院(所、中心、室)、直属业务单位          

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本      2008 12月至2012 12       

 单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政主要负责人 郑伟涛   周岩松     

 填        20099    

         

         

         

         

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制表    


 

     

为强化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加强党政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任期目标管理,为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根据《吉林大学党政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校党发[2006]49号)、《吉林大学2008年处级领导干部换届工作方案》(校党发[2008]37号)和《学院、直属业务单位行政班子换届工作实施办法》(校党发[2008]40号)中“部门职能”涉及的工作任务要求,编制本表。  

各单位任期目标要与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相统一、相适应,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衔接、相协调。表中任期目标将作为党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满考核的基本依据。  

   

   

     

     

     

   

   

   

吉林大学学院(所、中心、室)、直属业务单位    

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一、本单位自然情况(包括师生员工人数,三支队伍状况及所占比例,学科专业结构等)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吉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成。学院下设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加工工程、冶金工程 6个系,设有5个本科学士学位授权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具有学科齐全、理工结合等特点,其科研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6人,其中,教师89人(占全院教职员工的65.4%),工程技术人员31(占全院教职员工的22.8%),专职党政管理人员16(占全院教职员工的11.8%)。学院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玉泉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连建设 教授、 蒋青 教授、 郑伟涛 教授,吉林大学 唐敖庆特聘教授连建设、蒋青、姜启川、郑伟涛等一批知名学者在本院任教。学院教师队 伍中 教授 45 人(博士生导师 31人), 副教授 30人,讲师 14人,其中,3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10人,占教师总数的11.2%35-50岁的32人,占教师总数的36%50岁以上的34人,占教师总数的38.2%        

学院现有本科生1433人,硕士研究生283人,博士研究生161人,各层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逐年提高。2007年王慧远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吉林大学2007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等奖;本科生曾获全国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多名同学获“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和“吉林大学科技之星”等称号,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0%以上。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目前学院具有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重大攻关项目的能力,200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吉林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总经费8000余万元。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汽车工程材料、高分子材料、薄膜材料、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铸造合金新材料及精密成型、无模多点成型、现代焊接成型与控制、汽车现代成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一些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实际,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与中国神华准能公司就“准格尔矿区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系统研发”项目取得巨大成果,项目经费达2539万元,为我校目前最大的横向科研合作项目。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00余篇,SCI他引数千余次。        

       

         

二、本届领导班子成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        

党政职务        

分管主要工作        

1      

郑伟涛        

院长        

负责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人事及财务。        

2      

周岩松        

党委书记        

负责学院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3      

蒋青        

常务副院长        

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和外事工作,协助院长分管学科建设。        

4      

孙大千        

副院长        

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        

5      

李宪洲        

副院长        

分管实验室工作。        

6      

唐立山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分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就业,共青团工作。      

7      

王慧远        

副院长        

分管科研工作。        

8      

吴新明        

行政副院长        

分管日常行政管理、工会及继续教育工作,协助院长分管财务。      

9      

于雅琳        

党委副书记        

分管研究生思想教育、就业工作。      

10      

       

       

       

成员变动情况:        

       

       

       

       

       

       

       

       

       

       

       

       

       

三、本单位工作现状及分析(与全国同类高校相比其优势、特点和不足)      

2009年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排名顺序为:第一、清华大学;并列第二、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并列第四、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六、西北工业大学;第七、浙江大学;第八、东北大学;并列第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十一、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四川大学;并列第十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四、天津大学;并列第十六、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我们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不容乐观。清华大学由于在国家投入,人才方面的强大优势,其领先地位难以撼动;北京科技大学原为北京钢铁学院,全校核心学科为材料,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为全国之冠;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依托国防,以承担国家重大需求项目见长;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投入,在资金和人才待遇方面,我们无法与之相比;浙江大学号称小清华,学校整合后材料学科一日千里,蒸蒸日上;东北大学在冶金领域独占鳌头;华南理工大学因其工科传统、地域优势,在复合材料研究等领域颇有成就;华中科技大学在周济部长的倡导下,在承担国家重大需求项目上有所建树;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则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见长;与上述学校相比,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则特色和优势不是十分明显。        

   与上述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比,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是:与国内一流综合大学相比,我们不仅具有材料科学基础研究,还拥有材料工程研究;与国内一流工科大学相比,我们除了其具有的材料工程研究外,还拥有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两者的平衡发展和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材料学科在合校前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在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铸造合金新材料及精密成型、无模多点成型、纳米材料热力学、金属纳米材料塑性变形机理、汽车工程材料、超硬薄膜材料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不足:(1)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偏少:目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不足10人,这与相关高校相比是最大的劣势。2)学科投入严重不足:仅以与我们同处于第十六位的大连理工大学为例,他们在“十一五”期间的学科投入在九千万以上,而我们“211”的投入仅为490万,而“985”二期我们获得的投入不到一千万。3)学术梯队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不尽合理、后备力量不足:学术梯队中特别是学术带头人中以50岁以上者占绝大多数,而职称结构呈现倒三角形,具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偏少。(4)缺少大的材料学科研究平台:材料研究还基本局限于以自发、“散兵”作战为主,缺乏有组织的研究大平台和有组织的集团作战。因而,5)缺乏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彰显度的大项目: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一些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够。6学科发展用房缺口大: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学科实验室用房严重短缺,缺口约为 6千平方米 。其中,材料加工工程缺口为 2千平方米 ,材料学与教育部汽车重点实验室缺口 4千平方米 7)教学经费紧张、教学成果匮乏:用于学生实验与实习的经费偏低,严重影响学生实验与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由于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皆受到负面影响。8)学科交叉融合的举步维艰难以形成学科新的增长点:例如,学校在免试推荐硕士生以及在硕士生、博士生招生中都明确规定,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不能跨越,更不允许跨越一级学科。由此种种规定,限制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学科新的增长点难以形成。9)与国内外合作的规模与力度不够:我们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十分有限,特别是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对等交流方面更是薄弱。10)行政人员学历偏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学院现有的专职行政人员当中学历偏低者占多数,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11)优秀人才、教职工待遇偏低:与国内发达省份大专院校相比,我们的工资水平,引进人才待遇等方面差距甚远。即使与同处长春市的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们的人才、教职工待遇也是最低的。由此,给我们引进人才等一系列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学科发展和学院各项工作带来巨大隐患。12)创收能力差:创收渠道不畅通,严重制约了招揽各类、各级人才的能力和发挥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的能力。仅就 双聘 教授为例,由于学院发展基金仅仅数万元而无力开展这项工作,致使我院在全校处于被动地位。      

         

         

四、任期目标        

4.1本届班子任期总体目标        

任期目标要与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相统一、相适应,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衔接、相协调。要突出重点,力求以关键性指标带动面上工作,定性指标要方向清晰,有导向性,定量指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检验性。        

总体目标: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力争用四年时间将材料学专业从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建成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从而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成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用十年左右时间使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跻身于全国前10位;能够在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作出重要贡献;在若干材料研究领域达到国际知名、部分领域国际领先;“以人为本,开放搞活”,兼顾近期与长远发展,“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实现整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期目标:        

1)完善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建设:每个学科形成、完善4-6个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近期将着力引进、聘用“高分子材料”、“无机能源材料”、“计算材料学”等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海内外优秀人才5-10名。加强材料学培育学科科研规模与档次,尤其要加强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实力。        

    在整个学科建设中,争取新增院士1-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名;唐敖庆特聘与讲座教授24名;新世纪人才1-3名。        

2)尽快搭建材料研究综合交叉大平台:在学校科技处等职能部门牵头领导、组织、协调下,尽快与物理、化学、电子、生物、地质、机械、农机、汽车等相关学院和研究所、实验室联合搭建一个材料研究综合交叉大平台,聘请有关学科的院士、优秀中青年杰出人才组成平台学术委员会,建议并指导平台工作。同时,组成由材料学院牵头、各个相关单位参加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平台的运行工作。        

     另外,我们将积极配合并参与仿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组织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3)积极组织申请大项目:以材料研究综合交叉大平台为基础,在学校统一组织、协调和帮助下,积极申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防重大项目以及振兴地方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力争获得超过千万元重大项目1-2项。        

4)力争国家级科研奖励:力争整个学科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        

5)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本--博拔尖人才和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在教务处指导下,与相关学院合作,探讨跨学科的“计算材料专业”实验班本科生培养模式。力争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奖12项。        

6)、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搞好学术、学位、教学、行政等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代会等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7)大力倡导学院精神:大力提倡“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荣辱与共的合作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励志图强的奋斗精神”这一学院精神,凝聚人心,共同建设学院文明向上的精神家园。        

8)关注青年教工成长:青年人是材料学院的未来,应该用事业造就他们、用环境凝聚他们、用制度激励他们,用真心培养他们,全方位关注和全力以赴支持青年教工健康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力争青年教师具有国外进修、工作经历者占50%以上        

       

       

       

4.2教学与学生培养工作目标        

本科生:主要包括教学建设目标(以“质量工程”为重点)、教学改革目标、教学过程目标和教学管理目标等方面工作目标。研究生:主要包括生源结构完善及生源质量提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目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本科生教学工作任期目标        

一、           教学建设目标(以“质量工程”为重点)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为核心,以抓好项目的实施为重点,加快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步伐,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向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内涵发展。2008年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质量工程”项目)。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依托学院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做好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奖和教学团队等项目的论证和推荐,力争获得更多“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和标志性教学成果。        

二、           教学改革目标        

培养方案是本科教学的顶层设计,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科学地制订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           教学过程目标        

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合理使用教学经费,确保教学运行需要;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秩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保证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均为本科生授课;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院内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巩固教学评估成果,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           教学管理目标        

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和教学管理体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及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服务意识强、队伍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以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重点,以教学质量的评估和考察为反馈的良性循环的教学管理体制。        

五、           生源结构完善及生源质量目标        

以学院整体实力提升为基础,不断提高在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度,实现生源结构完善和生源质量提高。        

       

具体定量指标:        

1、发展建设1门具有示范性的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2、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到95%以上;        

3、1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奖”等方面奖励,有1个省级以上教学团队;        

4、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均为本科生授课;        

5、改革成效显著,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实验教学)教学建设目标:        

1、建立完善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全院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2、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保障机制,使90%教学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        

3、改善现有实验技术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偏低的现状,建立一支以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为主要支撑,40%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实验技术队伍。        

教学过程改革目标:        

4、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门数的比例增加到90%        

5、新增加或改造实验项目数比例增加到10%        

教学过程目标:        

6、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实验项目数比例增加到60%      

790%的实验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        

研究生培养工作目标        

一、研究生招生工作:        

应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争取吸纳更多优质生源报考我校,逐步提高“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学生报考我校研究生的比例,安全顺利地完成各年度招生工作。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建议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完善现有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23门研究生核心课程,开展“合作导师+社会实践”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        

三、研究生管理工作:        

14.2教学与学生培养工作目标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要明确,系统论述,主要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生团学组织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定量)、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并进行定性或定量。        

2、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方面,主要是学院内建立和制定与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相关的组织机构、评奖办法及管理规定。        

四、博士后工作:        

建议按照国家和学校 关于 博士后管理的有关要求,加 强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管理,注重提 博士后培养质量,同 时做好 博士后人员招聘工作。使博士后队伍逐步成为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成为科研团队的生力军。      

五、学位工作:        

针对各学院子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中所确定的目标,学位办公室经过审查提出如下意见:        

学位办公室曾从学科点建设、优秀人才培育等方面对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综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所设立目标,侧重点各有不同。有些研究生培养单位涉及面比较全,特别是在学科的整体发展、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导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但有些单位在此方面缺少明确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建议缺少相关内容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加以明确。      

基于学科专业方向齐全的优势,制定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面向经济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和创造性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各阶段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将人才培养标准制度化和指标化。加强国际交流,选派优秀博士生和硕士生到国外开展联合培养。鼓励博士生参加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解决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博士生在学期间平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次以上;在SCI收录杂志上平均发表论文2篇以上,发表的论文90%研究生为第一作者。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0名,硕士研究生140名,获得 全国优秀 博士论文1-2篇,形成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基地。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1.    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注重工作实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    加强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辅导员学生满意度达85%以上。        

3.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4.    学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水平高。        

5.    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解决。        

6.    加强学风建设,评奖评优公开、公正、公平。        

7.    就业签约率保证90%以上,注重就业质量的提升。        

8. 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学术研究氛围,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9. 切实按照学校制订的“研究生‘三助’实施办法”组织实施“三助”工作      

       

       

       

       

       

       

       

       

       

       

       

       

       

       

       

       

       

       

4.3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海外博士(含博士后)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新聘用教师本缘率的控制等方面工作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要发挥好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跨世纪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发挥他们的学术优势与学术影响,指导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带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成长。其次,加强各层次人才的选拔与推荐,力争推荐若干名候选人申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新世纪人才,使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加强。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以高层次人才为龙头,逐渐形成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另外,结合“985”、“211”等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院工作。同时,从本,硕,博各个层次抓起,力争把那些人品好、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留下来,同时注重交叉学科博士生的引进,不断充实教师队伍。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学院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目前,材料学院教师89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所占比例偏大,职称结构不合理,教授、副教授比例过高,人才比例呈现倒三角形;优秀中青年教师比例偏低,拔尖、杰出人才偏少;所属二级学科的教师分布不尽合理,例如,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急缺3-5名材料物理专业教师。        

    一流的学院要有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实验条件(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等),而一流人才最为重要。经过若干年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达到:        

(1)    力争引进人才为带头人的海外高层次团队或国家级创新团队:1-2个;        

(2)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江特聘 教授:1-3名;        

(3)    唐敖庆特聘/讲座教授:24名;        

(4)    海外博士/博士后:5-10名;        

(5)    具有长期海外经历教师比例:30%以上;        

(6)    新聘教师中非本缘率:50%        

(7)    青年教师具有国外进修、工作经历者占50%以上;        

(8)    总的师资规模:120-150人。        

          

4.4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学科建设规划、重点学科建设,“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学科交叉与融合及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到款科研经费总量、论文发表数量、科研基地建设、承担重大项目、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获奖励情况等工作目标。      

学科建设:        

一流学科是一流学院的基础,也是一流学院的标志。学科建设与发展是学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将以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的建设为出发点,首先,对每个二级学科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每一个二级学科要逐渐形成、完善4-6个学术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着力提升每个学术研究方向的特色,确立每个学术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同行中的优势和地位。每个学术研究方向之间既有不同,又有联系和合作,以期形成完整的3个二级学科群,在国内同类学科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选拔、培养各个二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每个二级学科力争培养造就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4-6名学术带头人。其次,促进各二级学科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注意“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走内涵提升为主之路,走特色强院之路。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发展为龙头,与宋玉泉院士、 李明哲 教授携手,不断巩固、发展其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势;同时,加强材料学学科科研规模与档次,尤其要加强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实力,争取早日进入国家重点二级学科行列;由此带动并促进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发展。        

在学科建设中,我们既要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和特色,又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整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各个二级学科建设为实体。其中,尤其要处理好与塑性与超塑性研究所、辊锻工艺研究所和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关系,使大家同心协力,共同为我校材料学科的建设尽心尽力。        

学科建设完成的具体指标:        

(1)               学科建设规划目标:全面提升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规模与档次,重点使材料学二级学科建设获得突破,强化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的优势。        

(2)               通过“211”、“985”建设,使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继续保持在国家重点二级学科行列;力争使材料学培育学科建成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最终使整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建成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3)               搭建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的材料研究综合大平台:1个。利用此平台,与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通讯等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寻求材料学科基础研究新的增长点,使我校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学术水平;同时,与机械、农机、地学等进行交叉与融合,在材料工程与应用方面,积极联合申请与承担国家大工程、国家重大攻关、国防重大、地方振兴计划重大攻关项目等,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振兴国家与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4)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中科院相关研究所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关系:5个以上;与“985”高校合作:5个以上;与国外相关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3-5个。        

       

       

       

       

科研工作:        

1、到款科研经费总量及增长率及目标:        

2008年科技到款为基数,至2012年,力争科研经费到款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        

2、论文发表数量的目标:        

2008年论文发表数量为基数,至2012年,力争SCI200300篇。        

3、科研基地建设的目:        

    通过“ 211、“ 985工程建设,至2012年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增加30%        

4、承担重大项目的目标:        

2012年,力争主持12项上千万元以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企业合作项目。        

5、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导向,依托学科优势,与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共建合作平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振兴地方经济,力争获得大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6、获奖情况目标:        

2012年,力争获得12项国家级奖励。        

       

       

         

         

         

         

         

         

         

         

         

         

         

         

         

         

4.5国内及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目标        

包括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内外高校,特别是优势明显的海外高校对口学院建立起稳定的伙伴关系;每年派出的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学术交流、招收外国留学生情况,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等方面的工作目标。      

为更好的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好的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学院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开放、交流工作。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争取经费更新和补充实验室仪器设备。保持特色,以此来吸引更多学者来学院开展工作,实现不少于5名访问学者来工作。招收外国留学生5名。        

(2.)在前沿课题和应用技术研究中,发挥本学科人才优势,与国内外密切联合,在材料科学领域造出影响,能达到有较高知名度,使更多的国内外学者来本校交流。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不少于20人次。        

(3)组织召开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广泛交流,扩大影响、吸引人才。        

(4)利用本学科出国人员多,国外论文发表多,国际交往密切的优势,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信息跟踪与学术交流,争取联合课题。至少与3优势明显的海外学科或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每年派出的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学术交流不少于10人次。        

       

       

       

       

       

       

       

       

       

       

4.6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目标        

包括管理机制创新、规章制度建设,以及财务制度管理,增收节支措施等方面工作目标。      

管理机制创新主要以建立学院的民主管理决策机制重点,让学者作为主体广泛参与,建立学术民主管理体系,加强各类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以及学科层面的教授委员会等组织管理职能,发挥团队建设、民主治院;学者治学的民主管理职能。逐步扩大学术管理的民主参与程度,丰富学术管理的内涵,充分发挥在人才和学术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管理工作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加强学院制度建设,针对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学院内部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服务意识。        

1.      建立健全各类委员会例会制度。        

2.      落实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各类岗位责任制度。        

3.      继续完善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人事管理工作细则。        

4.      完善学院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的工作细则。        

5.      以学校资产使用管理改革为契机,建立学院内部公房、实验设备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效        益,落实责任。        

6.      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形成信息畅通渠道。        

7.      建立学院常规事务管理流程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8.      建立学院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及考评制度。        

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目标:        

1.      任期内完成收入指标和预算支出控制指标。        

具体是:学费收入100%,科研收入及其它各类收入严格按规定上缴学校。任期内保证单位可支配预算收入平衡。        

2.      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学校财务管理规定,建立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完善岗位经济责任制,资金支付的分层审批和授权制度,确保任期内单位资金运行的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        

财务增收工作主要以发挥学院的办学资源效益增加学院的收入,支持学院事业的发展。        

4.7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和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目标        

包括领导班子思想理论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党政联席会议和各项议事决策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统战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学院建设,构建具有单位特色惩防体系等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完善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大力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分析、组织协调、引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地完成管理服务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推动学院快速和谐发展的坚强团队。        

继续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建立院长(或委托副院长)向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建立二级教代会民主监督制度,强化民主决策意识。探索建立学生参与学院民主监督渠道制度。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重视党支部建设,有效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加强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尊重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紧密围绕学院中心任务,富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院党委成员与党外人士交友,定期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制度。        

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强院风、教风、学风的精神建设,通过制度文化建设,规范组织学院的各项工作开展。学院党委以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工作,促进思想融合,增强学院凝聚力,建设和谐的材料学院。        

认真完成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关工作任务,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班子成员的分工和具体责任,严格执行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组织述职述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意见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教代会主席签字:        

             

       

       

       

       

       

       

       

       

党政负责人签字:        

   章:        

       

             

处级领导        

班子任期目标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附页:

按照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的修改意见,有关任期目标修改为:

         

         

         

         

         

         

         

         

         

         

         

         

         

         

         

         

         

       

       

       

         

       

         

       

         

       

         

       

         

       

         

       

         

       

         

     

       

       

       

       

     

       

       

       

       

       

       

       

       

主要负责人签字:        

   章:        

       

             

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党委        

常委        

会意        

       

       日中共吉林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会第   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               本届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内容。      

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        

             

 

©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邮编:130022

电话:0431-85094375

E-mail:cailiao@jlu.edu.cn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