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办公 > 学院快讯 > 正文
姜启川教授喜获第九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发布日期:2019-11-06 作者: 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点击:



姜启川教授喜获第九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2019年10月28-31日在武汉表彰了第九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2人,姜启川教授经过多年的刻苦专研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获此殊荣。

姜启川教授是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吉林大学“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强韧化”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姜启川教授39年来一直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强韧化组织构型设计及凝固组织控制原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97386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四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获授权发明专利43件,发表SCI论文401篇,SCI他引4524次,2015-2018年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指导博士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各1人;还有1人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

姜启川教授带领团队在高性能灰铸铁、热作模具钢和原位微纳米颗粒增强铸造合金的“成分设计、新型组织构型设计、强化相微纳尺度调控以及强韧化凝固技术”一体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首次提出了框架构型纳米层片珠光体和细小石墨同时提高灰铸铁强度和改善加工性能新机制,发明了新型高强度、易加工、低成本灰铸铁,为我国自主生产汽车高端发动机灰铸铁缸体取代进口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微纳米板条马氏体与纳米碳化物层状构型提高热作模具钢抗冷←→热疲劳和抗磨性新机制,发明了新型高性能热作模具钢,为我国热作模具钢跻身世界水平起到推进作用。提出了强化相原位生成形状和微纳尺度调控新机制,发明了新型原位微纳米颗粒增强铸造合金制备新技术,为铸造合金高性能化开辟了新途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