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导学生走进乡村振兴第一线,全方位观察和了解乡村振兴现状,进行乡村振兴全景式观察和参与实践,在教育帮扶、医疗支援、生态保护、文化艺术等领域为乡村振兴提出对策建议,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了“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社会实践活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本科生李定藩同学实地走访了湘潭县石井铺,在与驻村书记和乡村能人的面对面交流和实地走访调查后,他总结凝练出了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劳动力流失,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年轻建设者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振兴乡村、造福乡亲的对策方案:以当地脐橙种植产业为依托,增加销售渠道,引进电商渠道,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同时开发当地的文化遗址云峰庵和晚清大儒王闿运故居旧址,打造旅游景点,利用互联网宣传湖湘文化。青年深入乡村,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更具创造力的是,2024级本科生刘烈滨以“针线间的振兴密码”为实践主题,探索大学生以新媒体传播、教育帮扶等方式介入非遗保护的可能性,积极投身成为“非遗青年传播官”,为聚龙古村发展成为具有岭南建筑特色,富含浓郁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商业旅游地带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刘烈滨同学采访了著名服装设计师成晓琴女士,针对非遗服饰传承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通过这次采访,他感受到在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中,文化基因正以更轻盈的方式渗透进现代生活,要引入新型的技术重塑非遗传承的形态,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基因,让乡村振兴战略将非遗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次“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青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新理念、新技术与创新思维,他们凭借所学专业知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吸引外部投资,推动乡村经济增长,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撰稿人:罗嘉瑞 吐尼克
审核人:彭得洲
指导老师:唐运通



